來源:來源:山西新聞網
作者:校車
制圖王辰翔
4月9日,太原第一批“長鼻子校車”將正式運營。目前,只有6輛校車辦好標牌上路,但根據晉龍捷泰校車服務公司的規劃,在今明兩年里,校車將增加到600輛。
600輛校車上路,對太原這個城區面積并不算大的省會城市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太原市教育官方網站公布,太原市共有600多所小學,20萬小學生。如果這些學生可以坐校車,那么又有多少因接送孩子帶來的壓力可以得到解放?
就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父母的“解放”
遲到早退、辭職 媽媽們不用這樣付出了
“爸爸,我不坐校車。”“為什么?你不喜歡校車?”“還得花500塊錢呢,媽媽送我就行。”“為了接送你,媽媽放棄了工作的權利。雖然坐校車花錢,但如果媽媽能去上班,每個月就能掙更多的錢。”
這是市民李先生與女兒的一段對話。李先生的妻子為了方便接送女兒,不得不辭去工作在家當起全職主婦,雖然照顧孩子方便了,但心里總是有些郁悶。
像李先生妻子這樣的情況,在省城幼兒園、小學孩子的家長里,并不是個例。女兒在八一小學讀四年級的程女士也是如此。以前,程女士在某電腦城做庫管工作,但生了女兒后,程女士就開始越來越忙不過來,尤其是女兒上幼兒園后,不僅得每天接送,還得給女兒做飯。“女兒開始上小學,我就辭職了。”程女士告訴記者,當時也猶豫過,但又覺得女兒開始上學,不論生活還是學習上,都需要更好的照顧,于是她做起全職家庭主婦,每天的生活主要就是一天四趟接送孩子,給孩子做飯,輔導孩子作業。
有些孩子媽媽雖然沒有辭職,但為了接送孩子,遲到、早退的也不在少數,有些公司體諒員工的難處,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有的單位就不允許員工遲到早退,但即使整頓,這樣的情況也總是難免。為了能方便接送孩子,韓女士就選擇了一份時間相對自由的工作,不用打卡、坐班,每天到點就去接孩子,“哪怕賺得少點也無所謂,工作本來就是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如果因為工作顧不到孩子,對我來說是本末倒置了。”韓女士說。
○記者調查
在八一小學校門外,記者隨機采訪了6位家長,5位是媽媽,其中4位都是全職家庭婦女,而3位之前都有工作,但孩子上學后,為了方便接送、照顧孩子,就辭職了。
在青年路小學門口,記者數了一下,來接孩子的家長中,父母占到4成左右,其中,孩子媽媽又占到了八成以上。
如果600輛校車投入運營,按一輛校車可以坐39個孩子計算,600輛校車可坐2.3萬多個孩子。那么,就有7000多名孩子媽媽可以從接送孩子的重任中解放出來,如果她們選擇重回工作崗位,孩子父親的經濟壓力也會減輕一些,這對他們來說,也算一種解放。
老人的“解放”
不用兩地分居 也不用頂風冒雨守在校門口
近日,60歲的楊女士終于盼來了“分居”5年之久的老伴,老兩口難得團圓了。
楊女士是大同人,女兒在太原上學,畢業后就順理成章留在了太原,后來又嫁給了家在太原的女婿。雖然女婿是太原人,但父母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平時對女兒女婿也幫襯不了多少。5年前,楊女士的外孫女上了幼兒園,因為女兒女婿工作都忙,顧不上接送,就把55歲剛退休的她接到了太原。楊女士是退休了,但同齡的老伴還沒到退休年齡,只能一個人留在老家工作。老兩口過起了“分居”生活。
這邊幫女兒帶外孫女,但楊女士一直記掛著老伴兒。“他身體不好,有糖尿病,我在家還好些,吃的喝的都能操點心。他一個人在家根本照顧不好自個兒。”楊女士說,這幾年,每次聽到老伴兒有個頭疼腦熱的,就擔心得不行,但又放心不下外孫女,沒辦法回去。
終于熬到老伴也退休了,趕緊讓老伴也來太原。老伴來了,楊女士也輕松了不少,少了一天四趟的接送,專門負責做飯。
實際上,這年頭,誰家要是沒個正當年的老人,簡直不敢生孩子。因為現在當家長的多是雙職工,帶孩子、接送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活兒。除了像楊女士這樣兩地分居的,不少老人都住在太原,接送孩子也是個辛苦活兒。有些老人由于家住得遠,下午孩子上學時間只有不到兩個小時,如果回家,時間都折騰在路上,回去也休息不成,著實辛苦。如果不回家,就得在學校附近來回溜達,晴天還好,遇到刮風下雨,就容易感冒生病。
而且,一旦接送起孩子,老人的生活基本就給孫子、外孫捆綁了,自己有個啥興趣愛好也沒空了。范先生的孫子今年上了一年級,范先生也成了校門口等著放學的爺爺奶奶大軍中的一員。時間不久,范先生已經覺得很難適應。“我喜歡鍛煉,以前早晨經常去公園走路或者游泳、騎車,但現在要接孫子,根本沒時間鍛煉。”后來,范先生找到同院的兩個家長,孩子和他的孫子在同一學校,他就和這倆鄰居商量,早晚由鄰居接送,中午他來接送三個孩子。這樣,清晨起來,范先生就又能去鍛煉了。
○記者調查
7日、8日,記者來到八一小學、九一小學、雙西小學和青年路小學附近。中午11時多、下午16時多到17時是放學時間,校門口逐漸擠滿來接孩子的家長和老人。記者注意到,提前來的多是50歲以上的老人,但也有年紀比較大的,頭發都白了,走路也有些不利索,但接孫子、外孫絕對是頭等大事兒,有的老人幾乎是一直等在校門口的。
記者留意到,接孩子的老年人中,多是男性,年輕的也就50多歲,年紀大的已經有73歲。“退而不休”成了他們的基本生活狀態。不少人原本想著退了休能出去旅游,能有時間培養自己的愛好,退了休之后才發現,這些對他們來說,仍然是奢望。
交通的“解放”
晚走幾分鐘被堵車流里 這種情況應該會少了吧
7日17時,九一小學校門外堵成一片,除了自行車還能在人群里見縫插針地推著走,汽車完全動彈不得。市民陳女士開著車,孩子坐在后座,兩個人都是一臉無奈的表情。過了一會兒,陳女士打開車窗,看著車外人群,又無奈地關上窗戶。
陳女士每天開車接送孩子,雖然家離學校只有十多分鐘的車程,但每天陳女士還是要催孩子早點走。“如果是7點10分出發,7點25分就能到學校,之后我就正好去上班。但如果一旦晚個幾分鐘,比如7點15分出發,可能得7點45分才到,即使孩子送進學校了,我一時半會兒也出不來,8點上班一定遲到。”陳女士說,沒辦法,那會兒學校附近堵車最嚴重,得到8點多才會好些。
校門口堵車,不管你是不是學生家長,都可能遇到過。上下學時間,不走學校附近,已經成了太原有車一族和出租車司機的共識。實在繞不開時,就只能堵在路上耗時間。采訪中,還有一些家長說,為了不在路上耗時間,他們都是有車不開,騎自行車接送孩子。一位男士告訴記者,他騎車接送孩子半年,瘦了有30斤,也算是一項成果。
○記者調查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雙西小學、青年路小學、山大附小,由于比鄰主要干道,上下學時,這些學校附近的堵車現象十分嚴重。
4月7日,在青年路小學所在的郵電后街并州路口,郵電后街南北兩側停滿了車,并州路路東機動車道上也停了數十輛車。在這里指揮交通的王警官告訴記者,每天上下學高峰,他都會到這里來疏導。有他在,情況會好一些,但他也不能來回跑,所以還是會擁堵。一些私家車不規矩,經常會停得連103路電車都沒法走,因為電車的“辮子”長度是有限的。
在八一小學門口,私家車也是停滿了路兩側。這些車通常先占非機動車道,大約車隊排到50多米開外,就會“另起一行”,最少得占2、3條車道才能逐漸減少。
在山大附小校門附近,等著接孩子的私家車,最多時同時停在路邊的有五六十輛,雖然孩子出來,車就走了,但這種“停車場”狀態咋也得持續半小時,之后道路才能恢復平靜。
如果一輛校車接39個孩子,哪怕僅五分之一的孩子家長不開汽車,校門口也可減少8輛私家車,如果一半孩子家長不開汽車,就能減少20輛私家車。10輛私家車停在路上,按一輛車需要5米長的車位,占一條車道排起來就有50米,20輛車通常就要占用兩條車道了。如果這些私家車都不來學校了,太原市的道路想必會暢通許多。
目前,太原市交警部門在不少學校門口都設立了護學崗。在上下學高峰期,就有交警前去疏導交通。如果私家車減少,道路暢通,對于交警來說,壓力也會相應小一些。
本報記者 馮戎 實習生 趙梅 劉妍利
○特別提醒
乘坐校車注意事項
校車來了,但怎樣安全乘坐,還有不少要注意的事項,也有不少需要市民習慣的地方。記者咨詢了校車公司車隊負責人王師傅,為您進行提醒。
1、校車有安排運營時間,到每一個站點都具體到幾點幾分,學生一旦報名乘坐校車,希望監護人能準點陪同學生到指定的校車停靠點等候。因為校車一路上要接不少學生,運行時間大約在半小時左右,如果有學生沒準時來,可能影響整車人遲到。
2、學生最好記住自己所乘坐校車的車牌號,因為一所學校可能有幾輛校車,不注意的話可能會乘錯車。另外,上校車時學生記得刷卡,也能防止坐錯車。
3、上車后,學生一定要系好安全帶,途中不能隨意解開安全帶。這是校車一項重要安全措施,也能培養孩子上車系安全帶的好習慣。
4、在校車行駛過程中,學生不能玩尖銳的小刀等利器,也不能打鬧嬉戲,聽從照管員的安排。
5、如果不能按時上下學,家長和學生需要提前與自己乘坐的校車照管員聯系,以方便安排校車。
上一篇
長鼻子校車的愛、痛與期盼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