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朱昌俊
19日7時31分,山東蓬萊潮水鎮新機場連接路上發生一起大貨車與一小型面包車相撞事故,截至11時許,已造成12死3傷。新華社消息稱,事故中的面包車為接送幼兒園小孩的車輛。記者致電蓬萊市殯儀館,一工作人員稱“送來12人,基本上全是幼兒園的小孩”。(11月19日《新京報》)
據媒體梳理,2010年至今近5年來,類似的事故全國至少發生43起,約八成均有致死情況,死亡人數達到153人,其中多數是幼兒。根據事后說明顯示,車輛超載成為校車事故的罪魁禍首,司機無行車資質及車輛不符合規定也是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驚人一致的校車事故現場背后,或許是安全校車建設的某種普遍困境。如調查顯示,在上述發生事故的43所學校中,過半為村鎮學校,其他也多為區縣級基層學校。從這樣的共有背景中,某種安全校車的不堪現實愈發清晰:在安全校車建設仍任重道遠的格局下,鄉村、基層的校車形勢更為嚴峻。這樣的結論並不難理解:較之於城市,校車投入在基層面臨的財政壓力更大,而辦學布點的失衡,又加劇了安全校車的缺口。
隨著校車事故的多發與安全條例的制定,全社會的校車意識已然有了從無到有的突破,然而,在財政支持與監管雙重乏力的情況下,一些幼兒園利用諸如面包車這樣的“黑車”作為校車,幾乎就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加之囿於成本考量,超載同樣是“不可為而隻能為”。而對於相關責任部門而言,由於財政支持不力,默許學校方面的“自主選擇”,就成了最好的妥協。於此格局下,安全校車的初衷,或早已退化。
誠然,校車的普及或許需要過程,校車安全條例中也不乏說明:條例施行后,用於接送小學生、幼兒的專用校車不能滿足需求的,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過渡期限內可以使用取得校車標牌的其他載客汽車。但是,一輛連車身都未標明校車字樣的面包車,顯然不能稱之為“過渡車輛”。如果說財政的供給滯后或有著其他“客觀原因”,那麼,連校車標志都不具備的面包車就可上路,無疑是監管責任意識的深度淪陷。
按照校車條例的要求,對於校車行駛線路、開行時間和停靠站點都需要制定合理的運行方案。此次事件中,居然是大貨車與載著十余名孩子的面包車相撞,那些即便已有正規校車的地方,對於安全校車的管理是否延伸到了校車行駛路線的規范,也值得追問。
上一篇
遏制農村校車安全,要舍得下本
下一篇
“山寨校車”才是學生安全的威脅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