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北京晚報電子版
作者:李松林
如何讓孩子安全上下學,一直是家長操心、政府關心、社會關注的難題。為破解難題,順義趙全營鎮黨委、政府試水“政府+企業”模式,將一輛輛黃色“大鼻子”安全校車開進村里,讓全鎮兩所小學孩子的上下學路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如今,除了趙全營鎮,順義北石槽鎮、張鎮、大孫各莊鎮等,都有“大鼻子”的身影。這些校車有何看點亮點、如何保證安全運營、未來怎樣讓更多孩子受益,值得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大鼻子”開進25個村
每天早中晚共跑四趟
“馮叔叔好!”隨著稚嫩的童聲望去,頭戴黃色安全帽的一年級學生楊妍熙,正朝校車師傅馮寶柱走來。“妍熙好,慢點兒上車。”這里是趙全營鎮紅銅營村。馮寶柱駕駛的編號為71051的黃色“大鼻子”校車即將發車,終點是六公里外的趙全營中心小學。
這條線路和這班車上的每個孩子,馮寶柱早已熟悉。2016年12月15日起,在區教委協助、趙全營鎮黨委、政府的主導下,中益安達校車企業正式試點安全校車項目。從那時起,馮寶柱就開始承擔起這條線路的運營。
“我每天要跑四趟。早一趟,中午放學一趟,回學校一趟,下午放學一趟。”馮寶柱身后,是一輛長9.8米,寬2.3米的56座“大鼻子”,而每天進出村的道路只有約3米寬。“駕駛這個車,安全是第一位。主要困難是村里路況復雜、障礙多,我們只能全程跑40公里時速,20分鐘左右到學校。”
而這一切,在一年多以前,是另一番景象。
“之前是我媽騎電動車送我上學。就我媽那技術,摔了我很多回,腿、胳膊都流血了,而且老遲到。”六年級學生劉瑞說,如今媽媽工作繁忙,給他報名坐了校車,“媽媽省心,我也更安全了,還能認識不同年級的小朋友。”“以前這校門口各種車都有,小汽車、電動三輪車、自行車,還有跑出租的‘黑車’等亂七八糟,一到上下學就堵得不行。現在有校車我看挺好,秩序好了,孩子也有人管著,至少放學后不能到處跑了。”小高麗營村的王大爺說。
如今,每天都有12輛安全校車(41座和56座兩種),服務于趙全營中心小學,板橋小學共25個村莊的450多名學生。安全校車試點帶來了多重變化——鄉村學生安全上下學更可控,校園周邊交通擁堵也得到緩解,家長們也從繁重的接送中解放了。
標配急救箱滅火器安全錘
司機和跟車老師本領硬
跟在孩子們身后,記者登上了這輛“鳥籠式”結構的56座“大鼻子”。
邁上校車,需跨越三個高度約為20厘米的階梯,階梯兩側各有扶手。車輛前部,安放了兩個滅火器;車內首尾共有兩個攝像頭,車外四角各有一個攝像頭;車輛左右兩側窗邊各安放兩把安全錘;每個座位上,都有安全帶。
特別引人注目的有兩處。一是車輛前部,駕駛員右后方地面擺放著一個急救箱。“有15種常備的醫藥用品。包括酒精、消毒棉、紗布、創可貼等等。”隨車安全教師陳雪連說,學生一旦有擦碰,可以第一時間處理。而在車尾,有一個紅色圓形巡視按鈕。“車輛只要熄火,它就會報警,提醒駕駛員和老師巡視車輛,防止遺留孩子在車內,發生悲劇。”
“下面我們點名,楊妍熙、劉瑞……”在紅銅營村,馮寶柱駕駛的“大鼻子”共有三個停靠點。每個停靠點的學生上車找到自己的固定座位后,陳雪連都要一一點名,得到“到”的答復后,她才會提示司機“檢查完畢,可以出發。”一系列規范、細心的流程背后,是工作人員的“大浪淘沙”。“用工堅持本地化,因為本地人熟悉路況,了解鄉村社情,而且每輛校車上的司機和安全老師,都要經過一個月培訓,只有通過心理測試的優秀人員才能上崗。”中益安達董事長張懷亮說,“所有校車司機必須獲得A照三年以上,安全駕駛和情緒管理能力都要強;安全老師則要懂安全、懂應急,善于互動交流。”
記者了解到,每輛校車的運行時速和路線,都受到嚴格管控。“時速超過60公里,油門就踩不下去了;路線隨意改變,那么你就丟掉工作了。”
流動的傳統文化課堂
手機可實時查動態
“今天,咱們一起來背一下《滿江紅》。”隨著安全老師陳雪連的號召,車廂里響起孩子們稚嫩而整齊的聲音: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六年級的劉瑞告訴記者,自己很享受每天上下學的路程,因為有多種形式的活動。“老師會給大家放動畫片看,也會教大家背詩,邀請同學朗誦詩歌。活動結束后,大家可以唱歌展示才華,也可以看書。”
“還有,我們過生日時會有生日禮物哦,再過兩天就是我的生日了。”一年級楊妍熙小朋友搶著回答。她說,老師那里記載著每一個孩子的生日,只要有誰過生日,都會收到小禮物。
“安全是校車的第一要務。但我們希望校車不僅是安全的,還可以是人文的、有溫情的。希望通過安全校車,加強對孩子們的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教育。”張懷亮說。
而以上的一幕幕,正經過技術手段,實時回傳中益安達監控中心。在監控中心,記者看到一名值班安監人員,其面前是由十多塊可滾動的小屏幕組成的監控墻。每個小屏幕上,都對應一條路線車輛的實時狀況,駕駛員、安全教師和學生的一舉一動,都由車內監控回傳到這里。“我們每天工作的時間和校車發車收車時間一樣,一旦發現有任何異常,都會立即處理。”
與此相連,手機端也有一款App可供家長隨時查閱校車狀況。點擊進入后,家長可查看校車的實時行駛軌跡以預估接送時間,還可以觀看實時視頻,了解自家孩子的狀態。
記者實測發現,由于受到網速和技術影響,App正常使用沒太大問題,只是稍微有些卡頓,“正在進一步做技術優化,盡快解決。”中益安達市場部總監鄒正說。
眼下成本緊張
政府主導可讓更多孩子受益
“大鼻子”安全校車試水以來,引發各界關心。據了解,在順義區教委的協調支持下,目前“大鼻子”除了在趙全營各村開設線路外,還開進了北石槽鎮、張鎮、大孫各莊鎮等下轄村莊。
試點一年多來,校車保持了運營零事故、發車零延誤、服務零投訴的成績。但運營成本卻成了一道待解的難題。
經過跟蹤測算,每輛校車每月每座的運營成本在800元以上,但中益安達根據和區教委及鎮政府的約定,每月只向家長收取200元。“試運行以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們是在虧損中堅持。”公司董事長張懷亮說,即使虧損,他也想堅持下去,“早日扭虧為盈是責任,但我更大的心愿是與眾多有識之士一起,圓中國學童安全出行這個夢。”作為教育部督導局中小學(幼兒園)校車安全課題組的唯一運營實踐專家,他正與專家們一起努力推動校車運營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趙全營鎮副鎮長王英梅告訴記者,安全校車是新興事物,為把好事辦好,按照與區教委和企業的約定,校車試點時,鎮黨委、政府對每個學生的補貼標準為每月200元,后期出于企業運營成本、保障安全等考量,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提高相應補貼標準。今年春節后,鎮政府正式提高補貼為每生每月500元。為此,今年鎮政府將累計投入200多萬元人民幣。
王英梅說,企業負責安全運營,黨委和政府則要扶持好,引導好,承擔起督促檢查責任。下一步,除了加大宣傳,關鍵是要走政府主導的模式,充分調動企業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完善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有效聯動的新模式。
“要推動安全校車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盡快服務全區孩子,必須在黨委、政府監管下,走市場化運營之路,充分運用科技力量開源節流。”張懷亮表示,目前中益安達正按照順義區委、區政府的要求把“安全校車”覆蓋全區,并走出順義,與朝陽、海淀、大興、昌平區以及其他省市有志于學童安全出行的伙伴一起研究創新模式,讓更多孩子擁有安全的上下學路。
上一篇
澄城一輛7座黑校車 塞進26人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