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新文化報
作者:記者 盧紅 通訊員 石憲華 王鏑
新文化白山訊(記者 盧紅 通訊員 石憲華 王鏑) 在長白山茫茫林海深處的撫松縣露水河鎮,有這樣一對校車夫妻,倆人在校車小小的空間里,演繹了一個個愛生如子的動人故事。
為照顧學生 夫妻搬到農村
說 起這校車, 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2012年8月,恒宇校車公司在撫松縣落地運行后,招聘了29名技術過硬的校車司機,并由校方配備一名教師當隨車照管員。 由于露水河鎮清水河村距離撫松五小較遠,單程距離40多公里,是該地區校車運行最長的一條路線,負責清水河村近40名學生的上下學,原來學校配備的一名隨 車女照管員,因為種種困難提出了辭職。 正當學校一籌莫展的時候,駕駛員金友主動找到公司和學校,提出讓妻子張艷芬當隨車照管員的想法,從此,大山深處就有了這輛夫妻校車。
為了節 約費用、 更好地照顧學生,夫妻倆放棄了露水河鎮寬敞的住宅樓,在清水河村買了兩間民房,從此村里便多了這戶特殊的居民。 山里氣溫低,特別是早晚溫差大,每天早晨5點, 金師傅就要準時起床,先把車打著火預熱,好給學生提供一個溫暖的乘車環境。 冬季遇到下雪的時候,金師傅起得還要早。
沒有抱怨 堅守自己的選擇
村里的路況差, 到處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而且又很狹窄,危險性很大,稍有疏忽大意,就會發生事故。 金師傅小心翼翼駕駛,走走停停,需要經過6個站點后, 才能把村子里所有的學生接上車。
從村子里開出, 要經過一個“胳膊肘子”急彎,緊接著駛過很狹窄的橋,每到這里金師傅都要放緩車速。 出村再往前行駛1公里后, 有一個40多度的陡坡, 每到冬季雪大路滑時,金師傅總是在坡下先停車灑防滑料, 然后再慢慢開上去,以此保證校車上每一名學生的安全。
由于露水河地區位于長白山高寒山區, 冬季的降雪量大,氣候寒冷,路面特別光滑,對于駕駛校車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很多人對此都打了退堂鼓, 而金友、 張艷芬夫婦對此從沒有什么抱怨, 依然堅守著自己的選擇。
作 為司機的金友一直嚴于律己、文明駕車、安全行駛;作為照管員的張艷芬則細心地照顧車上的每一個孩子: 把孩子一個個抱上車, 再把他們一個個扶下來; 清理車里的雜物;給這個孩子整理整理衣服、幫那個孩子系鞋帶……70分鐘的單程, 金友、 張艷芬夫妻總是這樣的忙個不停。
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一 次,7歲的張力在車上突然肚子疼, 張艷芬趕緊上前抱起他輕輕地為他揉, 在張艷芬的親切撫慰下, 孩子漸漸地安靜下來。 等把車上的孩子安全送到學校后, 金友夫婦趕緊調轉車頭, 拉著張力來到醫院。 等孩子的媽媽趕到醫院,看到張艷芬懷里的兒子時,感動得拉著她的手說:“謝謝,太感謝了! ”
還有一次, 孩子閆博書的父母因種參忙, 下午放學時來不及接孩子。 打電話也聯系不上, 金友夫妻把孩子帶回家。為招待好這個特殊的小客人,夫妻開始包餃子給孩子吃。 吃完飯后, 夫妻倆又開始輔導孩子寫作業。 之后, 才開車把他送回了家。
金友說, 是自己把妻子拉上了這條“賊船”,看到妻子每天受了那么多苦, 自己心里也很過意不去, 等到自己不開校車了,一定要好好回報她。
而這條路況不好、 線路最長的校車, 正是因為有了金友和張艷芬的熱心和責任心,從未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 清水河村的學生也沒有一個因為交通問題而輟學的。 現在, 這輛不起眼的校車已成了學生們另一個安全溫暖的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