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新華社
作者:網絡
春節期間,各地豐富的體育文化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讓群眾在釋放健身激情的同時,盡享運動樂趣。但記者在寧夏西海固地區走訪發現,隨著農村體育文化生活的豐富,運動、健康過大年的氛圍逐漸興起,但由于器材和場地缺乏,讓不少人尤其是愛好運動的學生卻有了“煩心事”。
讀初二的張虎,家住寧夏西海固地區的固原市原州區官廳鎮鄭磨村,春節期間,除了利用村里僅有的一塊場地打籃球外,他用從親戚家借來的一塊木板,加上幾塊磚頭,在家里支起了簡易的乒乓球臺,引得不少村民前來“切磋”,但由于打壞了僅有的一個球,球臺無奈成了“擺設”。
“村里商店沒賣乒乓球的,得坐車到城里買,一個來回要六塊錢車費,能買六個呢。”15歲的張虎說,只能等家人進城時順帶一個回來。
“那為什么不去買一桶?”記者問。
“一桶10個,要10塊錢哩。”張虎說,打不了球,就只能看電視或到地里轉轉,實在無聊。
鄭磨村黨支部副書記謝映兵告訴記者,春節恰逢冬閑,村民的健身熱情高漲,村部里僅有的運動器材是一副籃球架和兩個籃球,每天都有幾撥人來打球,但運動形式太單一,再加上全村800多口人僅此一片場地,對學生們的吸引力不夠,造成農村學生假期生活單調枯燥,也使得安全事故隱患較大。由于缺乏專項資金,村部的器材和設備難以更新。
愛打羽毛球的董志娟,立志當一名專業運動員,但有480名學生的學校,卻只有兩副球拍。“在學校至少還能摸到球拍,回到村里根本就沒有器材。”家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武坪村的董志娟說,一幅好球拍幾百元,自己沒錢買,村里又沒有,做完作業,就只能看電視了,還沒過完年,就盼著開學。
記者走訪發現,隨著山區學校體育器材和設施的逐漸普及,使山村學生普遍養成了運動的良好習慣,但村里的器材、場地等諸多不完善甚至空白,使那些在學校“見多識廣”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感受更為真切,現實需求也更為迫切。
家住西吉縣震湖鄉王坪村的張健,就讀于青島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專業,在學校愛好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項運動,但因為缺器材、沒場地,回家后只能“宅”在家里,用手機上網。
“全村3000多人就只有一副籃球架,除此之外再沒其他體育設施了,上大學的四個孩子回來,除了玩手機就是看電視。”張健的父親張金恒說。
張健說,盡管生活水平與過去有了很大改善,但一年到頭辛勞的農民還稱不上富裕,許多農村孩子打發寒假時光的方式確實不能稱得上健康。當體育器材和場地缺乏,使健康向上的體育活動缺失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迷信、賭博等嚴重腐蝕人們心靈的東西就會乘虛而入,占領原本大有可為的農村體育陣地。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大對農村體育場地和器材等設施的投資力度,讓更多的農民和農村孩子,快樂健康地過冬閑、享假期。(完)
下一篇
讓愛回家 春運路上客車與您同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