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作者:劉軍利 趙銳
去年發生了多起校車安全事故,校車和校園安全問題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對建立校車制度可謂眾說紛紜、各執一詞,其中很多觀點值得借鑒,但必須清醒地認識產生校車安全問題的根源,以理性、科學的態度解決問題。對此,筆者作了一些粗淺的思考。
提高科學決策水平,防止“一哄而上”的購車之風
當校車問題成為眾矢之的,盡快購買配置校車似乎是應對輿情壓力的快捷方式,但如果相應的運營管理制度不健全,最終只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還會因盲目跟風產生新的問題。校車問題的背后,暴露的是重經濟發展、輕社會服務,重設施建設、輕配套政策,重校園安全、輕校外管理等深層次問題。一哄而上地購置校車,不僅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出行安全問題,還會重蹈覆轍,使問題陷入惡性循環。反思制度建設與社會發展的弊端,將輿情壓力引導到科學民主決策上,才是合理解決校車問題的關鍵。
首先,在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當前的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教育資源配置和交通基礎設施等條件,都難以實現與歐美同步的市場化校車運營方式,所謂美國“百年校車制度”并不適合中國國情。其次,我國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實行完全的政府包攬方式,所增加的管理運營成本難以估計,尤其是對欠發達地區而言,既缺乏足夠的財力支撐,也不具備持續運營的能力。三是各地財政狀況、交通設施、教育資源等條件差異較大,需要采取多樣化、靈活的運營模式和管理制度,不宜搞“一刀切”式的全盤改革。
個別觀點將校車安全問題歸咎于撤點并校改革。撤點并校是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人口加速向城鎮流動、農村學校出現“空心化”現象等背景下,為提高農村地區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不能因為存在校車安全問題,就簡單地質疑甚至否定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的成果。
理性分析農村地區多發校車安全事故的根源,一是公共交通發展滯后;二是校車市場化運營與學生家庭經濟承受能力之間的矛盾,導致產生超載超速、車輛陳舊、“黑校車”等重大安全隱患;三是管理不到位,如校車司機的管理、運行的安全管理、車輛的審查等,都會產生校車安全問題。歸根結底,學生基本生活配套體系建設與教育制度改革脫節,是產生農村學校校車問題、食堂問題等的重要根源。因此,在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時,加快與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相適應的學生生活配套體系建設,統籌規劃建設學生吃住行工程及相關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健全校車制度應重點面向農村地區
與農村地區相比,大中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發達,路網密集,教育資源相對集中,“學生公交卡”制度早已成熟,上學出行方式多樣,出行難更多地體現在交通擁堵上。公交系統只需在學生上下學時間段,按運營路線集中發“學生專用公交”,無需在大中城市主城區配備專用校車。對小城鎮學生而言,由于城鎮規模較小,教育資源也相對集中,上學出行距離較近,“出行難”問題并不突出。
而大中城市和小城鎮的這些優勢,正是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山區農村的劣勢,這也是導致農村校車安全問題突出的主要客觀因素。因此,建立校車制度應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重點根據農村學生需求、交通出行特點和經濟承受能力,制定覆蓋農村地區的校車運營制度。
建議校車運行管理“以縣為主”
針對陜西省自然、地貌、交通、經濟等條件差異顯著的特點,建立校車制度也應有明顯區別,以適應不同地區的需求。在制度設計上,首先應大力發展覆蓋鄉、鎮、村的縣級公共交通體系,充分發揮當地公共交通的作用,在公共交通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再考慮配備專用校車。在車輛配置上,應根據平原縣、山區縣、高寒縣等地形和路況差異,確定不同的校車配置技術標準,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運行管理上,應依據教育管理的特點和學區布局,以縣為單位,建立與撤點并校相配套、與道路狀況相適應的學生交通出行方案,據此測算校車配備數量和運行成本,強化集中管理、統一運行。
當前校車經營模式多種并存,其中以學校自營和純營利性組織經營兩種方式為主。而校車的低盈利性與經營組織的盈利需求之間的矛盾,正是導致產生校車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一方面會增加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又會使一些定價較低、安全不達標的車輛充斥到校車中,也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相對正規的校車反倒難以持續有效運行。
有的觀點認為,政府應將校車作為學生的福利和應提供的基本社會公共服務,承擔管理責任和運營成本。這種“大包大攬”的運營模式,在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下,顯然缺乏統一實施的財力支撐和運行條件。尤其對陜西省縣域財力不平衡的現狀而言,這種模式難以全面推廣,只宜根據縣級財政收入水平,在個別縣區試點實施,部分縣區以交通補助方式推進。而對大部分縣區而言,還需要探索更加務實、高效的運營模式。
有些觀點提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辦法,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由企業具體承擔校車運營業務,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和政策優惠。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仍然取決于政府補貼和優惠的程度是否能保證企業必要的盈利空間。
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校車運營模式,關鍵在于要在保障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同時保證運營者的必要利潤。而這一矛盾如何破解,必須深入經營單位進行充分的調研論證,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探索建立不同的運營方式。
上一篇
河南:將集中開展校車安全排查工作
下一篇
校車在公交車道超速照罰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