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現代教育報
作者:陳翠
今年兩會上,校車問題位列熱點教育議題的“榜首”。有不少代表、委員將校車問題的“矛頭”指向撤點并校,甚至有委員呼吁取消撤點并校。
在媒體上,撤點并校已“熱”了一段時間——以“撤點并校”作為主要做法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政策至今已推行11年,包括增加上學成本和交通風險、削弱親情關系和農村文化等,“副作用”日漸凸顯。被譽為教育均衡良策的撤點并校政策,幾乎遭遇全面否定,這或許讓人始料未及。
面對農村教育資源的分散、落后,是保留原狀,還是撤點并校?撤點并校后,是建立寄宿制學校,還是提供校車服務?對于這些問題人們莫衷一是,因為無論作出何種選擇,都會存在或引發一些問題。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似乎陷入兩難困境。
解決兩難問題,我們需要重回教育的原點,那就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原則和出發點——為每個孩子提供公平優質的教育,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強調“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事實上的確改善了辦學條件、節約了辦學成本、提升了辦學效益。可這樣的“效益最大化”是否出自政府本位主義的決策?“節約”成本不能以學生成長和家長付出為代價。
撤點并校的出發點之一是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像城里一樣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而非工業生產線。相較于生命安全、親情支持、身心健康甚至地域文化,現代化設備、合格的師資撐起的“優質課堂”,對孩子的成長顯得蒼白而薄弱。
撤點并校從最初的備受期待到現在的飽受詬病,部分原因還在于許多地方不切實際地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好的初衷并不一定意味著好的結果——兩難教育政策的制定,尤其需要決策者謹慎調研論證、權衡利弊,“預演”政策面世后的走向,并廣泛征集相關群體意見。
在一個地區,是撤點并校還是保留村小,是提供校車還是集中住宿,要因地制宜根據其自然環境、經濟水平等條件決定。例如,低年級學生特別需要親人的照顧呵護,就近入學是更佳選擇。而且,撤點并校催生眾多“巨無霸”學校,這種所謂的教育“規模效應”,在許多發達國家已遭到反思和摒棄。
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確保“4%”,并明確“資源配置要向中西部、農村、邊遠、民族地區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但傾斜到農村教育的預算又該傾向哪里,是建設寄宿學校還是恢復村小,是批量購買校車還是招募優秀教師……隨著教育改革到深處,類似的兩難選擇還會有很多。堅守原點,因地制宜,遵循規律,實驗預演,才能正確決策,避免校車“撞”上宿舍。
上一篇
寶雞13區縣各受贈一輛校車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