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江淮晨報
作者:網絡
全面淘汰老舊校車,安徽省曾立下的“三年過渡期”眼看著就要邁過兩年之檻,“雜牌校車”的更換進展如何?日前,安徽省教育廳回復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建議中透露,全省現有符合新標準并獲得校車許可專用校車總數的16.3%,仍有71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有乘坐校車需求,缺口達2.4萬輛。
為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孩童配備標準的“長鼻子校車,上下學乘車安全多份“保障鎖”。2012年4月,國務院正式頒布《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將社會關注已久的校車安全問題納入法制化軌道;同年12月,由安徽省教育廳牽頭、19個廳局單位組成的“安徽省校車安全管理聯席會議”,正式敲定省內校車更換的“過渡期”為3年。
如今,眼看著過渡期即將邁過兩年之檻,但我省“雜牌校車”的更換進展卻不盡如人意。
“目前,全省經核準的專門接送學生、幼兒車輛有10000多輛,較2010年增加了3000多輛,其中符合新標準并獲得校車許可專用車輛約占16.3%。”老舊校車不達新標,換新車還要經購買、驗審、上牌等一系列程序,為避免孩子們無車可乘,接送車輛要經過相關部門的核準。根據安徽省教育廳的統計,盡管近年“過核準關”的接送車輛有所增加,但目前,我省符合新標準且獲得校車許可“上路”的校車數量還不到總數的兩成。
“到目前為止,全省尚有71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有乘坐校車需求。”校車剛性需求大及養護資金缺口,無疑是橫在校車更換面前的一道坎。
校車購買、養護,應該由誰來“埋單”?記者了解到,此前我省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中,就曾提出“建立政府、家庭與社會合理分擔費用的學生交通安全保障投入機制,通過財政補助、稅收優惠、家庭繳費分擔、鼓勵社會捐贈等方式”,讓有需求的學生有校車可乘。“我省一些縣(區)試行通過公司化運營、學生繳費乘車方式、政府財政每年至少要給予500萬元左右的補貼。很多地方遲遲沒有啟動這項工作或進展緩慢,政府沒有財力長效支撐保障是最大的障礙。”省教育廳在回復中表示。
實際上,此前滁州天長、肥西縣已經各自探索出“多元化”的校車服務模式。而今后,這樣的“校車模式”還有望在全省逐步推廣。
比如,滁州天長購買的“長鼻子校車”,就是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教育、交通和公安等部門聯合監管的運作模式,由公司一次性投資,運營費用實行分擔原則,學生家長負擔一部分,市、鎮財政補貼一部分,企業微利運營一部分。2013年,肥西縣將校車運營納入十大民生工程的范疇,通過政府花錢購買校車服務,招標選定企業進行校車運營,首批3個偏遠鄉鎮就投入30輛校車用于接送農村學生上下學。
省教育廳表示,我省將逐步推廣滁州市“政府主導、企業投資、市場化運作、財政補貼、微利運營、相關部門聯合監管”的校車服務模式;與此同時,推廣銅陵、黃山等地“發揮城鄉公交作用,定時、定點專線接送學生上下學”的公交運營模式,保障需集中接送的農村幼兒乘坐安全車輛上下學。
此外,我省還將研究出臺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對相關條款進行細化,提高辦法可行性、操作性。比如,積極協調爭取燃油補貼等政策,建立政府、家庭與社會合理分擔費用的學生交通安全保障投入機制,通過財政補助、稅收優惠、家庭繳費分擔、鼓勵社會捐贈等方式,對提供學生公共交通安全服務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積極支持。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