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于瀟
11月16日,甘肅省正寧縣榆林子鎮幼兒園校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19名幼兒。校車安全問題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1月17日舉行的“如何破解校車安全”研討會上,專家呼吁校車安全亟須立法。
與會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農村教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袁桂林認為,農村“就近入學原則”被架空,為校車事故頻發埋下了隱患。2002年國家開始調整農村教育管理布局,鄉鎮政府無力承擔農村巨大的教育支出,大量農村小學被撤并,隨之出現的問題是農村小學生上學遠。“這與《義務教育法》就近入學原則是相悖的,根據《義務教育法》和教育部的有關規定,一個學校的輻射半徑是2.5公里。”袁桂林說。
為解決農村小學生上學遠問題,當時國家采取了兩種措施:開通校車,實行“寄宿制學校”。但隨后政府將重心放在“寄宿制學校”建設上面,忽略了校車制度的建設,而“寄宿制學校”學生吃住在學校,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教育成本,有些家長不愿意讓孩子上寄宿學校。為解決孩子上學遠的問題,有些學校開著一些不規范的校車接送孩子,有的家長用農用車接送孩子。
“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10月到今年9月發生的校車安全事故,比安全生產死的人還要多。”在袁桂林看來,校車事故頻發,除了校車質量不達標、駕駛員違規駕駛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校車安全責任落實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導致校車事故責任主體模糊。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培訓部副主任李靜波認為,責任主體不清晰,制度建設不到位,導致很多主持教育工作的人成為替罪羊。因此,與會專家們呼吁盡快出臺校車安全立法,明確校車安全責任主體,“這個責任主體應該在教育部,校車管理應該作為教育部學校后勤社會化的一部分。因為上學是學校教育社會化,而不只是學校自身的問題。”袁桂林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