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河北日報
作者:王博 林鳳斌
“保護學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是我們的首要責任。面對接送學生車輛管理問題,與其觀望等待,發生事故后被動追責,不如主動面對現實、積極應對,把能做到的盡力做到位,最大限度減少惡性事故的發生。”這是易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河北省加強接送學生車輛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推進會上的一段發言。
正是出于這種強烈的責任感,一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政府盡責、整合社會力量的方式開創了校車安全工作的新模式,在解決這一備受社會關注的難題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誠然,試運行已四個月的“易縣校車模式”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也還有一些措施需要完善。如,已承擔營運任務的校車如何按照營運車輛的標準進行定期檢測;教師如何做到跟車服務,全程監管;著眼于長效機制的建立,如何解決社會校車流動性大給監管部門帶來巨大工作量的難題等,而這些問題的解決,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當地政府政策的持續創新。
然而,審視“易縣校車模式”,在“校車從哪里來,誰來管理,配套管理標準如何制定”等三個關鍵問題中我們都能夠得到有益的啟示。
調動社會力量,將“游擊隊”收編為“正規軍”,是縣級政府破解校車資金瓶頸的有效方式。校車政策在易縣出臺后,不僅原有的拼租車自覺接受“整編”,很多人還自愿加入了校車司機的隊伍,校車數量也有所增長,這說明,在現實情況下,只要政府積極作為,科學引導,規范管理,就能激發和調動社會資源參與進來。
長期以來,由于校車問題的敏感性,該由誰來主抓,由誰管理,一直是制約校車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多個部門互相推諉,互不擔責的情況。通過易縣“教育牽頭、各部門配合”的政府表態以及相關監管模式的確立,人們看到了教育、公安、交通部門三方齊抓共管帶來的易縣校車運營良好的態勢,也看到了明確部門責任、多部門攜手聯動監管校車運營的必要性。
規章制度的完善是校車安全運營的支撐和保障。雖然,有關校車安全管理方面的更細節化設計還未最終明確,但易縣推出的“十定”標準、《易縣接送學生車輛準入條件》等系列政策與機制探索,顯示出地方政府先試先行的可貴。
畢竟,校車事關孩子生命安全,事關民生,早一天為校車打通安全行駛的通道,就能為孩子上學提供一份安全保障。解決校車安全問題,需要各級政府盡早采取行動,這件事,真的等不來。
下一篇
審視易縣模式 校車安全“等不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