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淮安新聞網
作者:網絡
2月6日,是我市中小學開學報到的日子。
這一天下午,淮陰區三樹鎮張橋村的近百名村民上路阻止蔣集專線農公班車營運,要求該線路繼續出售學生月票。
隨著教育布局調整,農村學校撤并力度加大,大部分中小學被集中到街鎮和中心村,農村學生上學、放學的路途越來越遠。淮陰區三樹鎮張橋村,距離三樹和蔣集這兩個鄉鎮的中小學均有四五公里的路程。因蔣集鄉的中學和小學地處公路邊,交通方便,三樹鎮張橋村的村民大多將孩子送往蔣集讀書。無人接送孩子的家庭,便每學期花費300元向蔣集農公班線購買月票,讓孩子乘車上學、放學。前段時間,國內接連發生多起校車事故,校車安全引起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我市公安和交通部門也在春節前明確要求農公班線:不得再出售學生月票,避免農公班車當校車。
不允許農公班線出售學生月票,避免農公班車當校車,原是政府部門出于保證學生出行安全的好意,為何竟成為張橋村村民過激行為的起因?村民們說——
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都是老弱病殘和婦女。接送孩子上下學,需一天四次、往返近八十里路程,這對于很多家庭都是個大難題;
即便爺爺、奶奶身體還算健康,可以騎電動車接送,這和孩子乘坐農公班車上學、放學相比,也是后者更安全;
孩子不買月票雖然也可以乘坐農公班車,但是單程2元、一天8元的車費支出遠遠高于月票價格,對于農村家庭來說,負擔太重;
如果孩子不是持有月票,在高峰時段,很可能出現乘不上車,無法及時上學、放學的情況,家長在家覺得不踏實、不安心。
村民們的訴求歸結為一點,就是要求農公班線繼續出售學生月票。淮陰區信訪局楊茂副局長當場表態,將把村民的訴求如實上報區領導,并會懇請領導盡快召開會辦會,三天之內答復村民解決方案。村民代表目光熱切,同意立即放行農公班車。記者離開現場時卻以為楊局長說的只是官話。
隨著國內幾起校車重大交通事故的發生,媒體已將校車安全炒至沸點。以往經驗,在輿論過于關注某一事件時,常令相關部門如履薄冰、草木皆兵,進而小題大作、矯枉遠遠過正。全國各地,因校車不合標準令其停運,從而導致學生出行難成為普遍現象便是最新印證。且不說校車標準尚未出臺,即便有了標準,以中國之地廣、經濟發展之懸殊,又豈能在一朝一夕之間令全國數以億計的學生都乘上符合標準的校車?因為學生原先乘坐的車輛達不到高標準,于是強令禁止,逼學生選擇更落后、更不安全的交通工具,職能部門這一刀“切”得有些傻,而背后的原因則是相關人等要保護各自頭上的那頂烏紗。
7日下午,記者撥打楊茂副局長電話,卻意外地得到了結果。楊局長告訴記者,他上午向分管區長張健匯報之后,張健副區長立即召集相關部門會辦此事,至中午12時40分研究出解決方案:農公班線恢復出售學生月票,教育部門實行錯時放學,交通運管和公安交巡警部門加強監管,通過減少超載、限制車速、規范服務等措施共同保證學生出行安全。
當晚,記者在網上看到了關于南京市六合區“長鼻子”校車上路的新聞。受財力限制,淮安的農村學生短時間內很難乘坐上如此高標準的校車,但是回想淮陰區委、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對待張橋村村民訴求,兼顧學生出行需求和交通安全方面所表現出的高效作風、負責精神和務實態度,記者亦感到欣慰。(戴瑋)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