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亞心網
作者: 鄧光澤 葉莉 張云梅
又是一個周末,看著許多小朋友都被父母接回了家,12歲的布日魯西眼中流露出渴望的神情,上學已經一個多月了,她還沒有回過一次家。不過,還好,在學校還有6歲的阿麗婭、8歲的阿依瑪麗斯等五六十個孩子陪她一起過周末。
布日魯西的家在烏什縣阿恰塔格鄉的一個牧業村,從距離上看,她上學的亞曼蘇柯爾克孜族完全中學與阿恰塔格鄉只有60多公里的路,坐上汽車,兩個小時也就到家了,可是小布日魯西要想回家,卻需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
學校副校長刀順榮告訴記者,孩子如果要回家,學校要提前給布日魯西的家人通電話,老師將孩子送到學校所在鄉——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的汽車站后,一切都得靠孩子自己了,孩子不僅得獨自坐車到烏什縣城,還得在縣里倒車,坐上前往阿恰塔格鄉的班車,在鄉里,接到通知的爸爸要騎上摩托車接小布日魯西回山里游牧的家。“回一次家不僅要花一天的時間,還要花去來回路費16元。”刀順榮說。
刀順榮告訴記者,亞曼蘇柯爾克孜族完全中學從學前班到初三共有272個學生,以柯爾克孜族學生為主,其中住校生就有114個,“孩子們在這里上學不僅學費全免,吃住也是全免的。”刀順榮說,這些住校的孩子大多是一個月回一次家,遇上父母到鄉里趕巴扎,就能順便被父母接回家去,而有的孩子則沒有這么幸運,從開學時被父母送上來,要到放寒暑假時才能回家。“沒辦法,這些孩子的家太遠了,父母大多在山里放牧,孩子們放在這里家長反而放心,而且這些孩子的家里,生活大都很困難,16元的路費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刀順榮說,但是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不利,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
“我想坐校車回家。”布日魯西低著頭,小聲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她抬頭瞅了瞅大家,羞紅了臉,清澈的眼睛折射出動人的光彩。平日里如果要回家,最后一程都是坐爸爸的摩托車,每次遇到崎嶇的山路,她的心都揪到一起,每當這一刻,電視廣告里坐校車回家的那一幕就會在她眼前浮現。
“縣委縣政府正在研究學校校車問題,以保證學生回家的安全。”烏什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新春說,根據調研摸底,全縣共有12000名孩子住校,目前學生回家,除了坐班車外,有的坐摩托車,有的坐毛驢車,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安全隱患。“如果縣里自行購置校車,大概需要120輛,這對于我們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顯然財力不夠。”王新春說,根據以往在縣國慶中學的試點經驗,今年縣里將與縣運輸公司合作,保證在鄉里上小學的學生每周回家一次,在縣國慶中學上中學的學生兩周回家一次。“即便如此,這對我們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僅此一項,縣里每年至少要投入300萬元。”王新春說。
對于亞曼蘇柯爾克孜族完全中學孩子的回家問題,王新春表示這并不在此次縣里考慮的范圍之內,她無奈地告訴記者:“這些孩子的家庭大都是游牧家庭,通常是一個山頭住一戶人家,山路崎嶇難走,如果沒有向導很有可能迷路,運輸公司拒絕跑這樣的線路。而且校車駕駛員都要求持A照,駕齡在3年以上,現在在縣城,小車司機都特別難招,更何況是A照司機?縣里即便是給學校專門配備了校車,也將會是有車無人開。”
王新春最后說,我們將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能享受到親人的關愛。目前,縣里正在加大牧民定居工程的力度,通過牧民定居,讓牧民們走出大山,定居后,像布日魯西一樣的孩子便能在牧民定居點的學校上學了。
上一篇
湖南:把好校車安全的四關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