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交通大隊的民警,正在對其辦證的校車進行檢查
李輝 張明 攝
市六中、市二中、育才小學、育才一小、育才幼兒園、曙光幼兒園、健康幼兒園……這是江岸區所擁有的一長串名校名單。
為了準確了解武漢市校車現狀,記者選擇了江岸區這個教育資源相對集中、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行政區進行了調查。
江岸區教育部門今年4月7日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該區共有中學37所,小學40所,幼兒園65所,合計擁有8.95萬名在校學生,其中中學有4萬人、小學4.5萬人、幼兒園0.45萬人。
4月,江岸交通大隊又聯合轄區內各校進行了一次出行情況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總數8.95萬名在校學生中,僅有800名學生選擇乘坐校車或“隱性”校車出行,約6萬名學生由家長接送,約1.5萬名學生步行上學。
與這些數據相對應的是,江岸區僅有6臺車輛在交管部門通過了嚴格備案,擁有正規的校車營運資質。
江岸區交通大隊某中隊陳隊長分析,今年武漢市私家車保有量已突破50萬臺,全市每千人擁有50輛私家車,考慮到江岸區屬經濟較發達區域,6萬名由家長接送的學生中大約有5000多名學生是由私家車接送的,按每輛車占地4平米算,每天高峰期光接送孩子的車輛就得占用超過2萬平方米的道路及停車場所,“根據我們的經驗測算,這些車輛停在路上僅半小時,給交通帶來的擁堵時間則會翻倍,碰上周末或星期一,這一擁堵時間則可翻2倍!”
記者從市交管局了解到,2010年6月30日,《湖北省校車交通安全管理辦法》公布實施。8月12日,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省交通運輸廳和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聯合下發了《關于貫徹實施〈湖北省校車交通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這兩份文件對校車進行了嚴格界定,從組織領導、注冊登記、監管職責等方面對校車管理提出了嚴格規范的要求。我市貫徹實施《辦法》至今,全市共有301輛校車,其中中心城區191輛,遠城區110輛。
“批準了這么多校車,路上怎么沒看見幾輛校車,校車利用率究竟有多高?”面對這樣的數據,有市民提出疑問。市一中初中部放學時,一名陳姓家長告訴記者,他的孩子上初二,他接送孩子也有2年,但從來沒看到學校有校車。他說,即使學校有校車,他還是愿意自己接送。
武漢第一初中蔡校長稱,正是家長的這種“親力親為”的想法,才導致已有校車使用率不高,路上看不見校車。
另外記者還從交管部門了解到,已有的校車中超過7成的數量來自幼兒園,中小學的校車不僅少,使用率也非常低。
校方:推廣校車有阻力
交管部門最近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市(包括遠城區)有中學337所,小學459所,幼兒園581所,共有在校生超過65萬人,其中有27.99萬人由家長接送上下學。
“看起來,這27.99萬的學生都是校車的潛在消費群體,但實際上沒人能在這個市場中有所作為。”目前,我市尚無一家校車專營公司。
早在2005年,市一中以服務外包的形式,請公汽二公司拿出4臺車況較好的公汽擔任校車,接送學生回家,校車以新華家園為起點,在學生相對集中的航空路、民權路、三陽路等設立停靠點。
4臺車加上司機每日合計開支約800元,每個學生一天只收2元錢,最高峰時曾有200名學生乘坐。但即便如此校車仍然是入不敷出。為此,學校每天需補貼400元。“雖然貼錢,但學生的安全保證了,才2個月乘車學生數就急劇減少,學校不得已取消了這一做法。”
育才小學的副校長熊女士提供的資料顯示,推行校車的阻力甚至還來自于家長。
家長:擔心校車不安全
育才小學副校長熊女生稱,數年前,他們學校曾在校內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多數家長并不贊成讓孩子乘坐學校提供的校車。更有不少家長表示,相對校車接送孩子,他們更愿意自己接送。
昨日在育才小學放學時,記者采訪了數名接孩子放學的家長,胡姓家長稱,校車的安全性是其不放心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胡先生還提出,不少孩子的家離學校非常分散,如果學校僅提供一兩臺校車用于接送孩子,難以服務周到,“等接完所有孩子,轉了大半個武漢市,再回到學校,可能都要放學了!”
家長黃先生告訴記者,他綜合考慮過,自己接孩子放學無論安全系數,還是出行效率,都是最優的選擇。
“家長接孩子的效率高了,卻直接導致整個交通運轉效率變低,更牽制了本就有限的警力,而我們的管理及處罰,在家長們迫切的愛子之心面前又非常無力。”在校門口疏導交通的一名交警告訴記者,在校門口執勤經常有家長在面對管理及處罰時表示,“我是在門口等孩子,接到孩子我就走,你們要貼罰單就貼吧!”
校車準入“門檻”高
去年新出臺的《湖北省校車交通安全管理辦法》有六個方面主要內容:界定了校車的概念;明確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校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職責;明確了使用校車的學校在校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責任;規定了校車和校車駕駛人員的條件;規定了校車專用標識、標志的申請取得程序和使用的相關制度;明確了違反《辦法》規定的有關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交管部門稱,以上六個方面內容強化了校車的安全標準,新審批合格的校車安全性是可信賴的。
同時,交管部門今年四月在全市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校車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動。各區交通大隊與區教育局協作,聯合開展了拉網式的“黑校車”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取締“黑校車”,同時對學校的周邊交通秩序進行整治,對校車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檢查校車的行駛路線、車輛技術狀況、車容車貌等,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對無標識接送學生營運性車輛進行查扣,督促符合條件的校車辦理登記變更手續,確保轄區校車不超員、不超速、標識張貼率達到100%。
但交管部門稱,嚴格法規以及加大打擊黑校車的力度,可以保證合格校車的安全,但卻無法行之有效地推廣校車,目前存在的難題是,校車難以推廣,大量私家車接送孩子給交通帶來擁堵,企業想涉足校車領域又缺乏成功經驗及社會力量的支持。
為此,市交管局在《各大隊校車管理工作情況匯報》批示中給出了解決推廣難的辦法,即,成立校車管理服務公司。借鑒外地經驗,統一購買專屬校車、統一招錄校車駕駛員、統一校車安全管理。對于無法承擔購買校車費用,又確實有校車使用需求的學校、幼兒園,統一在“校車管理服務公司”申報,由該公司進行調派,所需費用由政府、教育部門、乘車人分擔。
專家:私車接送孩子不低碳
社會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周運清說:我個人堅決反對市民用私家車接送孩子,盡管車子是各家各戶的,花的也是自己的血汗錢。可是,道路是大家共有的,有限的道路資源應當讓其用得更有意義。在當今的條件下,政府不可能為開通校車全部買單,在校車的發展和使用存在困難的情況下,我們要做的就是自己努力了,這種努力其實很簡單,甚至不需要投入很多錢。我們不是正在提倡綠色低碳出行嗎?低碳同樣要從孩子抓起,上學的孩子就最好自己走路、騎車往返或者乘坐公共交通上下學,不久,武漢的地鐵、輕軌等要發展到一個相當的水平,市民出行將更加方便快捷。這樣做不僅節約、低碳、還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上下班的高峰時段,也是各學校大門前最擁堵的時段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私家車,往往可以把學校門口的馬路塞得滿滿當當。
面對這樣的堵車“盛況”,被堵在路上的司機和忙于疏導交通的交警也是有苦說不出。有交警坦言,數年前只有重點學校門口才會出現的現象,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已經蔓延至每一所學校且日趨嚴重。
不少被堵在路上的市民向本報反映:既然接送孩子的需求量如此巨大,校車既能滿足這一需求又能緩解交通,卻為何鮮見校車的身影呢?
下一篇: 浙江德清2000多萬購校車 按美式標準制造(圖)
中國校車網[m.rxwzzj.com]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